为什么在双减政策下,美育异军突起?

客户经理-小张

换成我的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强调了两项内容:


1. 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以及作业时长。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等。


2. 针对课外培训机构的,要求各机构不能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进行学科培训,同时要求学科类教育机构一律不得上市。


政策颁布至今,家长们对于教育的讨论度只增不减。其中,家长们对孩子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焦虑,培训机构的产业链现状,中国教育的复杂性等问题尤为关注。冷静思考政策颁布的背后,其实是对教育深化改革的一项大胆尝试。


另一方面,就在去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宣布,艺术正式纳入中考,2022年全覆盖。而这一项决策的宣布,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加强对孩子艺术学科知识体系的培养,注重审美体验,丰富艺术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提升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结合这两项政策,或许我们可以看见,孩子的课业压力过重,这一事实势必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严重的话会阻碍孩子完善的人格发展。然而,艺术教育的出现,反而可以平衡这一局面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就曾强调过「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在其发表的著名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他提出了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的教育方针。另外,蔡元培还主张儿童教育应当「尚自然」、「展个性」。


在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规定教育的内容不仅要有哲学、科学、道德、体育,而且要有美育。


18世纪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在他的著作《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即“审美教育”)这一概念并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美育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展的。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


席勒认为,美育所凭借的手段是美的艺术。他首先从艺术类型的横向的角度论述了理想的美育的途径。那就是由优美崇高,达到人性的高尚。由此可见,艺术在美育中有着关键重要的地位。



1. 学习艺术的好处到底有哪些?


英文Art(艺术)一词源自于古希腊拉丁语ars,大意为「技巧」。其内容涵盖多样,包括戏剧、舞蹈、音乐、雕塑、设计、绘画等。美国儿童教育家Dalene Joubert认为艺术教育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让孩子勇于创新,学习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做事。爱迪生发明了灯泡,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安徒生写出了有关美人鱼的童话故事。所以,不管你是学习历史、地理、生物还是化学,都需要拥有创造力。


90年代,英国CITV曾推出过一档针对4-16岁孩子的儿童节目《艺术创想》,至今豆瓣评分达9.8分



主持人尼尔·布坎南(Neil Buchanan)在户外,通过对废旧物品的组装,成就了一幅幅极具创意的艺术品。该节目曾获包括“英国最佳儿童实用节目奖”在内21项国际大奖。


这档节目拓展了孩子对于基本事物的认知。让他们知道,原来生活中很平常的物件,通过适当的排列组合,都可以有变成艺术品的潜质。


尼尔艺术创想作品


Dalene Joubert还认为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实现自我表达。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孩子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还有潜意识内被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全部都呈现出来。


这个观点通常伴随着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允许孩子拥有“表达不同情绪体验的”权利。其实,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就是很“情绪”化的媒介。


2010年,10月17、18日,QFun Theater剧团带着儿童戏剧作品《红孩儿》参加了展演。剧团主张将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名著与当下中国问题结合,让孩子们以当代的视角去解读古典名著。


 QFun Theater儿童戏剧演出


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孩子的自我表达得到尊重和理解,展现出来的人格更多元。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能表达出复杂的情绪和低估他们解读事物的能力


2.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帮助他们获得「表达美」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个不只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引导,也需要家长对其进行帮助,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配合。


我们有教艺术的老师,有最先获得孩子信息一手资料的家长,还有公教类的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那怎么利用已有的丰富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培养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呢?


英国艺术家 David Hockney在接受TATE(英国泰特美术馆) 采访时说到,我们已经有了30000年绘画的历史了,教绘画其实是在教人们看什么。所以,艺术的形式并不是尤为重要的,重要的是看见了什么


艺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宽泛,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拓宽视野,一幅画一个标本一个望远镜一首曲子,试图帮助孩子寻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


前段时间,一条“何同学毕业”的内容被刷上新浪热搜,相关话题还有“何同学,理工男的浪漫”, 让全网惊叹于一个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的毕业作品居然如此有创意。


他制作了一个扫描仪「神奇星轨拍摄仪」,通过该装置的处理,将天上的星星组成图案,显像成自己想要的画面。



作为一个百万视频UP主,上大学期间,他最爱看的节目是影视飓风,研究了各类科技产品,做过很多数码产品评测,还采访到了苹果的CEO库克先生。大家都在纷纷感叹为什么他的大学和自己的大学不一样。


何同学采访苹果CEO库克先生


那么,为什么何同学能看到星星变化的可能性?作为一名理科男,却颠覆了了大众对于理科男群体木讷呆板的刻板印象,极富创意和诗意。其实,兴趣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


艺术渗透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何同学爱发表对自己喜爱的数码产品的观点,愿意寻找有创意的视频制作方法,他便不断的探索着、学习着。而在这全力以赴做视频的过程中,他也完全获得了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3. 艺术教育不等同于名利场


艺术,常常和权利、金钱挂钩。的确,我们可以看到知名画家的画可以在拍卖行出现好几个亿的成交价,也可以看到著名钢琴家朗朗先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华丽演出,也可以看到知名导演李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我们的确看到了艺术光鲜的一部分,有名誉、有赞赏。其实,艺术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审美情感,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中脱离出来,增强美感体验,而不是为了获得名誉去配合学习。


艺术家之所以能被人看到,是因为他们用不同的经验和观点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与众不同成就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01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他说他当时参加了里德大学的书法课。在这门课上,他学会了「serif」和「sans-serif」两种字体,学会了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中改变字间距、学会了怎样写出好的字来。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他觉得自己被完全吸引了。这是一种科学无法捕捉的微妙,楚楚动人、充满历史底蕴和艺术性。


当时,他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十年之后,当设计第一台macintosh计算机时,他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于是,就有了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


英国画家John Ruskin(约翰·拉斯金)曾说过“Art shows us what it is to be human”「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人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艺术要变成学科的原因。


然而,美育工作需要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三大支柱协同发展。

查看全文
把文章中的名片换成我的

微信扫码查看全文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